时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安徽种粮大户“多种粮 种好粮”嘱托三周年。为持续推动安徽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5月10日,由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安徽荃银高科联合主办的“安徽省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暨荃麦838现场观摩会”在太和县举行。省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作物所所长李成、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曹高飞,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黄超,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王坤,太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永军,荃银高科总经理张琴,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徐淙祥等出席会议,来自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等主管部门相关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安徽,江苏,河南小麦主产区的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等近200余人参会。会议由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综合部部长杜世州主持。
会前,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太和县赵集乡1100亩荃麦838示范片,该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展现出耐旱、抗病、籽粒灌浆速度快等优势,示范片总体长势健壮,丰产基础良好。李永军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太和县牢记总书记嘱托,统筹推进“四良两优一质”重点工程,着力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行动,未来将深化与省农科院、荃银高科等单位合作攻关,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张琴提出荃银高科将持续与科技合作,构建“品种+品牌+资本+服务”运营模式,以科技助力种业发展。李成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明确提出要把粮食增产的重点放到大面积单产提升上,在太和召开这次会议具有特殊意义。他强调,“好种,种好”是科技富农的具体表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农户了解良种良技,为持续推动安徽省小麦单产整体提升交出一份“粮安”答卷。
会上,黄超解析了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路径;荃麦838育种人汪建来系统介绍了该品种特性与产业化应用前景;我所乔玉强研究员强调了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产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颍上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冠军针对沿淮小麦气候胁迫因子识别与应对提出策略。荃银高科小麦公司总经理余道庆发布“种粮技贸”一体化战略,与新型经营主体共商市场运营方案。
本次会议通过田间展示与学术研讨相结合,为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提升小麦单产水平、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发展思路,彰显了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